2011年,廣西各級財政監督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財政監督工作會議和自治區財政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和財政廳黨組中心工作,突出監督重點,強化職責履行,在財政監督機制建設、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財政收支監督、會計監督及內部監督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據統計,2011年全區共對3517戶單位進行了檢查,累計查出財政違法、違規、違紀金額53.63億元,為加快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財經秩序、規范財政管理、推進財政改革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圓滿完成了“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任務。
2011年,全區各級“小金庫”治理機構對全區1877戶單位進行重點檢查。通過全面復查和重點檢查,全區新發現小金庫40個,涉及金額853.7萬元。同時,積極推進“小金庫” 治理長效機制建設,各級各部門從加強教育、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強監管等方面新出臺制度辦法699條,修訂完善現有制度1339條,有效地鞏固和擴大了“小金庫”治理成果。由于工作組織有力,成效突出,自治區治理辦榮獲全國防治“小金庫”知識有獎競答活動組織獎,并在全國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建設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作經驗發言。
二、以保障新農合政策落實為主題,大力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
采取“上下聯動,統一組織、統一實施”的方式對全區86戶新農合管理機構及426個鄉鎮衛生院2010年度會計信息質量及“新農合”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檢查。通過檢查,及時查出并糾正了新農合政策實施和基金管理中存在的政策執行不到位、基金籌集不足、基金撥付不及時、基金使用管理不規范、基礎管理及機構人員保障不到位等問題,涉及問題資金4.03億元。與此同時,聯合自治區注冊會計師管理中心(自治區注冊會計師協會)組織開展對廣西新時代會計師事務等27家會計師事務所2010年度執業質量檢查,并對全區1355個注冊會計師及所在事務所、區直81戶規模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臺賬登記管理。
三、更加關注民生,重點民生資金監督取得了新的成效。
2011年,自治區本級以國家惠農政策和資金落實情況為重點,組織開展了對5項強農惠農資金的監督檢查。一是組織開展對賀州、河池和來賓3個市及所屬22個縣(市、區)2009-2010年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和2010年五保村建設補助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檢查。通過檢查,查出問題資金2億元,追回財政資金3084萬元,及時挽回財政損失。檢查情況引起了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自治區主席馬飚親自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專題組織研究確保強農惠民各項資金安全使用的管理措施。二是組織開展對柳州、桂林等10個市及所屬39個縣(市、區)2008-2009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冬令春荒生活補助資金、2010年抗旱救災專項資金檢查。共查出問題資金6.26億元。對于發現的問題已經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處理,并將有關情況形成《財政要情》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
各市、縣財政監督部門也結合各自實際積極開展民生資金監督檢查工作。柳州市先后開展了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免費午餐、職教攻堅和助(獎)學金、醫療衛生、征地拆遷及危巖治理資金,民政、殘聯專項資金,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專項資金的檢查。來賓市忻城縣通過開展對家電下鄉財政補貼資金檢查,及時制止了部分商家騙取補貼行為,涉及金額159萬元。欽州市浦北縣開展對教育系統部分中小學公用經費收支情況的專項檢查,查出教育局教研室預算執行不規范等問題,有效地促進了民生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使用。
四、圍繞服務財政預算管理,大力深化部門預算監督。
自治區組織開展了對自治區工信委等16個區直部門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部門預算檢查,通過檢查發現問題資金13.69億元,提出了加強預算編制制度建設、強化預算編制執行及財會基礎工作、嚴格部門預算編制審核、加強財政財務監督等加強和改進財政預算管理的意見建議,促進了部門預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部門預算管理的進一步加強。梧州市蒼梧縣結合“小金庫”治理、規范津補貼改革、節約行政成本等工作,選擇了承擔重大專項較多、與民生關系密切的教育局、民政局、農業局、水利局等部門開展部門預算編制執行情況檢查,欽州市欽州港區財政分局對歷年專項資金結余較大的5個行政單位進行了專項檢查,促進了部門預算的規范管理。
五、圍繞強化財政內部管理,持續開展內部監督檢查。
一是組織開展對財政部門內設機構和所屬事業單位的監督檢查。自治區結合人事處委托實施的離任審計工作,組織開展對自治區財政廳9個處(室、局)、廳屬事業單位和內部監督檢查和對7位處級干部的離任審計,針對薄弱環節提出加強和改進財政內部管理的建議11項。南寧、柳州、梧州、北海等市也根據監管需要,開展了對財政部門內設機構職責履行、內部制度建設和執行、日;A工作管理等情況的內部檢查,通過查問題、督整改、促規范,有效地預防違法違規的行為發生,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和財政干部的安全。二是會同國庫處開展了全區地方財政專戶清理整頓工作。通過清理和整頓,糾正和撤銷了部分不符合規定的專戶,實現了財政專戶的精簡、統一、規范、安全和高效,進一步規范了專戶管理。
六、強化基礎管理,財政監督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
自治區本級不斷加強財政監督的機制建設和基礎建設,制定出臺了《自治區財政廳財政監督職責分工辦法》等3項制度,不斷健全業務管理機構和財政監督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溝通協調機制,繼續加大對基層財政監督工作特別是四個自治區財政監督聯系點工作的指導力度,不斷推進基礎財政監督能力建設,財政“大監督”工作機制逐步完善,財政監督對財政管理和財政運行的防范、糾偏和預警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